Noice Logo
Masuk
Masuk
Go Back
輔大之聲 X 尋找政義

輔大之聲 X 尋找政義

17 EPISODE · 0 SUBSCRIBERS

節目理念:社會議題的思辯與討論是民主的本質,而政治是讓社會規範、集體價值觀及法規政策與時俱進的方式。本節目期待以各式社會議題為本質,透過與政治人物、各路專家學者與民眾討論政治推動社會議題的前進,進而清楚理解台灣各式議題的去向。 關於主持人(崔某&崔丟):兩位來自輔仁大學傳播學院的政治小白。平時努力想節目企劃、找資料、寫邀訪、剪節目精華、上架廣播與串流平台的偽社畜大學生,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個人偏見丟掉一點,吸納更多不同立場的意見與觀點。近期招收了兩位節目小助理,可以期待接下來他們企劃的節目。 節目單元介紹:每週五上架的集數都在訪問專家學者與政治人物,並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延伸與探索,可能有點艱澀但應該是獲益良多。 每週一不定期上架的【週間放輕鬆 Weekly Lighten Up】則是主持人們和輔大之聲的主持人或是主持人們的朋友閒聊的單元,內容充滿笑聲跟「以上不代表本節目立場」的內容,請斟酌收聽。 – 尋找政義IG (@findingjustice_885):https://www.instagram.com/findingjustice_885?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igsh=ZDNlZDc0MzIxNw== 尋找政義YouTube (@輔大之聲X尋找政義):https://www.youtube.com/@%E8%BC%94%E5%A4%A7%E4%B9%8B%E8%81%B2X%E5%B0%8B%E6%89%BE%E6%94%BF%E7%BE%A9 合作邀約: findingjustice.vof@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bscribe
Episode
Terbaru
See More
coin icon

0 Coin

台灣距離「人本交通」還有多遠?黃瀞瑩談內科交通、Ubike尖峰時段無車可借以及他國交通改革經驗 feat.台北市議員 黃瀞瑩

台灣距離「人本交通」還有多遠?黃瀞瑩談內科交通、Ubike尖峰時段無車可借以及他國交通改革經驗 feat.台北市議員 黃瀞瑩

輔大之聲 X 尋找政義

🎧本集主題:S2E2 台灣交通面臨的挑戰與展望 🕵️本集來賓:台北市議員 黃瀞瑩 一、 輔大必吃:滷味、大菠蘿及食科冰 學姐黃瀞瑩在訪談之初,便提及她在輔仁大學就讀時的校園生活。她特別點名了文園的滷味、大菠蘿、以及教職員餐廳的自助餐。這些美食在當時被學姐視為大學期間「一定要吃過才能算畢業」的指標。然而,這些充滿回憶的滋味大多已不復存在,僅剩下冰淇淋。學姐感嘆文園滷味因施工關係而消失,仁園自助餐也成為過往。 二、 新聞理想的萌芽與現實的衝擊 身為輔大新聞系畢業的校友,黃瀞瑩坦言,新聞系對她最大的影響是確立了她成為記者的志向。她回憶在學期間,新聞系的老師們經常會詢問班上同學是否有意從事新聞工作,而她總是舉手表示嚮往。然而,當她真正進入新聞產業,擔任政治線記者後,卻深刻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尤其在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期間,她負責網路即時新聞,親身體驗到流量至上的媒體生態。相較於她認真撰寫的深度報導,往往是政治人物的一句花邊新聞或一個微笑更能獲得高點閱率。這種經歷使她開始反思新聞工作的本質,並成為她日後出國深造政治傳播,最終轉入政治領域發展的重要轉捩點。儘管轉換跑道,學姐認為過去在新聞界和傳播領域的經驗,對她現在從事政治工作仍然有所助益。 三、 台北交通的歷史脈絡與轉型挑戰:從車本到人本的思維轉換 訪談深入探討了台北市複雜的交通問題。黃瀞瑩指出,過去台北市的都市計畫與交通規劃長期以車輛通行效率為核心考量,目標是避免塞車,追求車輛的快速流動。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行人權益的重視,「以人為本」的交通思維逐漸抬頭,強調行人優先。然而,這種思維的轉變並未完全落實在硬體設施的改善上,導致現今台北市的交通狀況呈現新舊觀念交織的混亂局面。許多時候只能透過標線等軟性方式進行調整,但硬體設施的不足使得交通問題難以根本解決,各區域的交通改善也缺乏統一標準與長遠規劃。 四、 難解的交通瓶頸與具體個案分析:內科交通、行人困境與停車問題 針對台北市幾個長期難以解決的交通瓶頸,如內湖科技園區的交通壅塞,黃瀞瑩坦言這幾乎是所有市長候選人的「必考題」。她認為,在現有的硬體基礎下,要徹底改善內湖交通猶如「穿著衣服改衣服」般困難。即便現任市長已採取增加見警率和調整紅綠燈等措施,效果也相當有限。此外,學姐也關注到台北市「行人地獄」的問題,並以奇岩捷運站旁中央南路的個案為例,說明不當的道路設計迫使行人走在馬路中央。然而,改善這類問題需要跨部門的協調與溝通,耗時費力,效率有待提升。針對停車問題,交通局則試行「營業用共用停車格」的新模式,允許不同類型的營業車輛在特定時段共用停車位,以期在有限的空間下解決部分停車需求。 五、 借鏡他國經驗與交通改革的關鍵:工程、教育與執法並重 在討論交通改善之道時,主持人提及日本過去也曾面臨嚴峻的交通安全問題,並透過強力的政府主導和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成功轉型。黃瀞瑩對此表示認同,並認為台灣的交通改革應遵循工程改善、交通教育、執法取締的順序。她強調,解決交通問題需要考量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並在法規的框架下尋求平衡。尤其在地方交通議題的處理上,需要廣納各方意見,才能找到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六、 Ubike系統的挑戰與展望:供不應求、企業參與及使用者付費 台北市積極推廣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但面臨尖峰時段無車可借、無位可還的挑戰。黃瀞瑩認為,根本原因是調度人力不足,導致車輛無法及時流通。她曾提出讓企業認養Ubike站點的建議,藉由企業的力量協助調度,同時也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然而,此建議並未被採納。學姐也認為,長遠來看,使用者付費是更可持續的營運模式,所得經費可用於改善自行車道等基礎設施和推廣交通安全教育。她呼籲應從長遠規劃台北市的自行車路網,擺脫目前自行車道規劃不足、騎乘環境不友善的困境,並借鏡荷蘭等國的成功經驗。 七、 提升交通安全意識與公眾參與的重要性:教育宣導與共同努力 黃瀞瑩強調,提升整體交通安全,教育宣導至關重要。她認為,目前政府多以拍攝廣告的方式進行宣導,效果可能有限。更有效的方式應是深入人心的教育,提升用路人的安全意識和對交通標誌、規則的正確理解。此外,針對高齡駕駛事故率逐年增加的問題,她也主張應推行定期回訓制度,幫助長輩們更新交通知識和提升駕駛技能。最後,黃瀞瑩鼓勵所有市民積極參與交通改善,透過各種管道反映問題,並以更宏觀的角度思考城市交通的發展,共同建立更安全、更友善的交通環境。 – 尋找政義IG:@findingjustice_885 尋找政義F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YaPpPFgox/ 合作邀約:findingjustice.vof@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m8vndo01j801xy1y23a8tz/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Jam, 17 Menit
CheckAdd to QueueDownload
coin icon

0 Coin

一部被民意代表、民眾及學者們漠視的法律:《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陳宥任談植栽不當養護的潛藏危機、推動法案的困難之處及建立完善法規的重要性 feat.《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 陳宥任

一部被民意代表、民眾及學者們漠視的法律:《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陳宥任談植栽不當養護的潛藏危機、推動法案的困難之處及建立完善法規的重要性 feat.《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 陳宥任

輔大之聲 X 尋找政義

🎧本集主題:S2E1 中央應對綠地、景觀植栽養護規範立中央新法 🕵️本集來賓:《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 陳宥任 #公共植栽養護遭忽視 #聚焦中央立法保障居住環境與公共安全 尋找正義最新一季開播啦!本期節目聚焦在一個經常被大眾忽略,卻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議題——公共植栽的養護與管理。節目中邀請到「公共植栽養護法」的倡議者陳佑任,深入探討目前台灣在公共植栽管理上所面臨的困境,並呼籲中央應制定相關法律,以保障居住環境與民眾安全。 #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現身說法 #揭露植栽養護亂象 倡議者陳宥任在節目中分享了他推動《公共植栽養護法》的初衷。起因於照顧生病母親期間,他觀察到台北市信義區發生多起公共植栽因不當養護而造成的離譜事件,例如為了興建步道而切割樹木,或是未經詳查就砍伐公園樹木等。這些案例讓他意識到,即使在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公共植栽的管理也存在嚴重問題。 #現行法規定義模糊 #管理標準不一 陳佑任指出,目前中華民國的法律對於「綠地」的定義相當模糊,僅在《都市計畫法》中將綠地視為公共設施,但並未明確界定哪些公共設施必須植栽。更令人擔憂的是,地方制度法將綠地認定為僅限於都市計畫法規定的公園與園道(人行道),導致學校、公有建築、停車場等地具有綠化功能的植栽缺乏明確的管理標準與機制。中央與地方、乃至不同地方政府間的規範差異甚大,可能造成管理上的風險。 #不當養護潛藏危機 #公共安全受威脅 陳宥任強調,不當的植栽養護不僅影響市容美觀,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例如,不當修剪可能導致樹木長出脆弱的枝幹,容易斷裂掉落,造成行人滑倒等意外。此外,若樹木根系發展不良,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也可能無預警倒塌,如同先前台北市中山北路曾發生的樹倒事件。 #公共植栽養護法的具體規範與機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陳佑任積極倡議《公共植栽養護法》。該法案的主要訴求是為中央與地方在養護綠地及公有地植栽時,提供一套明確的標準與行政規範。其主要內容包括: 統一養護標準:建立全國一致的公共植栽養護標準,不限於公園與園道,擴及所有公有地及經許可供公眾使用的私有地。 行政法則與賠償:針對養護不當的業者,除了賠償外,應施以行政罰則,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撤銷執照。此舉在於強調公共植栽不僅是公家機關的財產,更肩負對民眾的責任。 獨立監察委員會:設立各縣市「公有地景觀植栽獨立監察委員會」作為審議單位,參考雙北市保護樹木的做法,針對植栽的移植、修剪等進行專業審查,以提升養護品質與安全。 擴大適用範圍:將已開發並開放民眾使用的公共設施,以及經政府許可提供民眾使用的私有地(如停車場、學校)內的植栽也納入規範。但私有地地主僅負有通報義務,養護責任則由地方政府或中央相關單位負責。 公民參與:在植栽規劃或移植等決策過程中,應舉辦說明會,讓民眾有參與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推動法案困難重重 #籲請大眾共同關注 然而,推動這項法案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陳宥任坦言,在聯繫立委、議員以及與學者溝通時,經常遇到不被重視、被視為個案、或被以地方自治為由推託等困境。他呼籲民眾應更加重視公共植栽議題,透過分享資訊、聯繫民意代表等方式,共同推動法案的制定。他也鼓勵有興趣的學生或社團能與他聯繫,提供更多推動的能量。 #倡議者強調法治優先 #改變民眾觀念 對於有學者認為應先從教育著手提升民眾對綠地價值的認識,陳宥任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在進行教育之前,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環境,讓人們切身體會到綠地的重要性,進而改變將綠地視為公家財產的觀念,認識到其作為公共財對生活帶來的益處。本期節目深入剖析了台灣公共植栽管理的現況與困境,透過倡議者陳宥任的分享,讓聽眾了解到中央立法規範公共植栽養護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節目呼籲大眾共同關注此議題,為打造更安全、更綠色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 – 尋找政義IG:@findingjustice_885 尋找政義F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YaPpPFgox/ 合作邀約:findingjustice.vof@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m8vndo01j801xy1y23a8tz/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6 Menit
CheckAdd to QueueDownload
coin icon

0 Coin

週間放輕鬆|本季最後一集!公布節目後台數據外加期末總檢討!

週間放輕鬆|本季最後一集!公布節目後台數據外加期末總檢討!

輔大之聲 X 尋找政義

🎧本集主題:週間放輕鬆|本季最後一集!公布節目後台數據、節目錄製心得外加期末總檢討! 🕵️本集來賓:尋找政義第一季製作團隊 崔某&崔丟 ※ 由於本集內含大量私人內容,部分人名已消音 ※ 尋找政義正式要開始進入第二季籌備期了,本集結束後,我們還是會繼續在空中相見一個學期,還請多多期待與支持。 本集含有大量節目秘辛以及歡笑滿滿!內容涵蓋廣告學、社會學以及八卦學(以上內容皆為主持人個人想法,如有意見就是你對),除了會分析本季各式的內容,討論最受歡迎/最不受歡迎/最想做的主題以及最喜歡/最可愛/最難回話的來賓以外,我們也會將主題回歸自身,討論主持人的未來職涯方向以及對於彼此的看法,進行自我檢討。 本集重點如下🔎: 💭:崔某為了流量想瘋了?談節目流量帶給我們的影響 💭:我們都喜歡XXX這位來賓? 💭:我們想要打造什麼樣的節目?在節目內容與來賓選擇的糾結 💭:崔丟最愛聯絡來賓?來賓問過最可愛的問題是? – 尋找政義IG:@findingjustice_885 合作邀約:findingjustice.vof@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m8vndo01j801xy1y23a8tz/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1 Menit
CheckAdd to QueueDownload
Buka semua fitur dengan download aplikasi Noice
Kunjungi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