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民意代表、民眾及學者們漠視的法律:《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陳宥任談植栽不當養護的潛藏危機、推動法案的困難之處及建立完善法規的重要性 feat.《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 陳宥任
輔大之聲 X 尋找政義
🎧本集主題:S2E1 中央應對綠地、景觀植栽養護規範立中央新法
🕵️本集來賓:《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 陳宥任
#公共植栽養護遭忽視 #聚焦中央立法保障居住環境與公共安全
尋找正義最新一季開播啦!本期節目聚焦在一個經常被大眾忽略,卻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議題——公共植栽的養護與管理。節目中邀請到「公共植栽養護法」的倡議者陳佑任,深入探討目前台灣在公共植栽管理上所面臨的困境,並呼籲中央應制定相關法律,以保障居住環境與民眾安全。
#公共植栽養護法倡議者現身說法 #揭露植栽養護亂象
倡議者陳宥任在節目中分享了他推動《公共植栽養護法》的初衷。起因於照顧生病母親期間,他觀察到台北市信義區發生多起公共植栽因不當養護而造成的離譜事件,例如為了興建步道而切割樹木,或是未經詳查就砍伐公園樹木等。這些案例讓他意識到,即使在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公共植栽的管理也存在嚴重問題。
#現行法規定義模糊 #管理標準不一
陳佑任指出,目前中華民國的法律對於「綠地」的定義相當模糊,僅在《都市計畫法》中將綠地視為公共設施,但並未明確界定哪些公共設施必須植栽。更令人擔憂的是,地方制度法將綠地認定為僅限於都市計畫法規定的公園與園道(人行道),導致學校、公有建築、停車場等地具有綠化功能的植栽缺乏明確的管理標準與機制。中央與地方、乃至不同地方政府間的規範差異甚大,可能造成管理上的風險。
#不當養護潛藏危機 #公共安全受威脅
陳宥任強調,不當的植栽養護不僅影響市容美觀,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例如,不當修剪可能導致樹木長出脆弱的枝幹,容易斷裂掉落,造成行人滑倒等意外。此外,若樹木根系發展不良,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也可能無預警倒塌,如同先前台北市中山北路曾發生的樹倒事件。
#公共植栽養護法的具體規範與機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陳佑任積極倡議《公共植栽養護法》。該法案的主要訴求是為中央與地方在養護綠地及公有地植栽時,提供一套明確的標準與行政規範。其主要內容包括:
統一養護標準:建立全國一致的公共植栽養護標準,不限於公園與園道,擴及所有公有地及經許可供公眾使用的私有地。
行政法則與賠償:針對養護不當的業者,除了賠償外,應施以行政罰則,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撤銷執照。此舉在於強調公共植栽不僅是公家機關的財產,更肩負對民眾的責任。
獨立監察委員會:設立各縣市「公有地景觀植栽獨立監察委員會」作為審議單位,參考雙北市保護樹木的做法,針對植栽的移植、修剪等進行專業審查,以提升養護品質與安全。
擴大適用範圍:將已開發並開放民眾使用的公共設施,以及經政府許可提供民眾使用的私有地(如停車場、學校)內的植栽也納入規範。但私有地地主僅負有通報義務,養護責任則由地方政府或中央相關單位負責。
公民參與:在植栽規劃或移植等決策過程中,應舉辦說明會,讓民眾有參與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推動法案困難重重 #籲請大眾共同關注
然而,推動這項法案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陳宥任坦言,在聯繫立委、議員以及與學者溝通時,經常遇到不被重視、被視為個案、或被以地方自治為由推託等困境。他呼籲民眾應更加重視公共植栽議題,透過分享資訊、聯繫民意代表等方式,共同推動法案的制定。他也鼓勵有興趣的學生或社團能與他聯繫,提供更多推動的能量。
#倡議者強調法治優先 #改變民眾觀念
對於有學者認為應先從教育著手提升民眾對綠地價值的認識,陳宥任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在進行教育之前,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環境,讓人們切身體會到綠地的重要性,進而改變將綠地視為公家財產的觀念,認識到其作為公共財對生活帶來的益處。本期節目深入剖析了台灣公共植栽管理的現況與困境,透過倡議者陳宥任的分享,讓聽眾了解到中央立法規範公共植栽養護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節目呼籲大眾共同關注此議題,為打造更安全、更綠色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
–
尋找政義IG:@findingjustice_885
尋找政義F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YaPpPFgox/
合作邀約:findingjustice.vof@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m8vndo01j801xy1y23a8tz/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